风景园林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园林、风景与景观已持续存在数千年;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范式。从传统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学,其发展趋势可以用3个拓展描述: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 第二,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 第三,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二、学科内涵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风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构成图底关系,相辅相成,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本学科涉及的问题广泛存在于两个层面: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和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是风景园林学3大基础理论。它们分别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和美学为内核,广泛吸收以下学科的理论成果而形成:地理学、林学、地质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公共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风景园林学空间营造理论(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是关于如何规划和设计不同尺度户外环境的理论,是风景园林学的核心基础理论。又可细分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过程模型、评价模型、变化模型、影响模型和决策模型等六个模型;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如下8个技术环节:确定范围与目标、数据收集与区域分析、现场踏勘、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现状调研报告、多方案比较、概念设计、项目概算和施工设计。

  景观生态理论(Landscape Ecology)是风景园林学在解决其根本问题— —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的关键工具。它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论研究的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景观格局的形成及与生态学过程的关系; 景观的等级结构、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 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等。

  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Landscape Aesthetics)是关于风景园林学价值观的基础理论,反映了风景园林学科学与艺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特点。它融合中国传统自然思想、山水美学和现代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提供了风景园林学研究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风景园林学横跨工、农、理、文、管理学,融合科学和艺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一般而言,风景园林学较多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学科融贯方法:风景园林学的具体规划设计过程,吸收了"整体论(Holism)"、"开放复杂巨系统论(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和"融贯学科(Transdiciplinary Method)"的成果,应用相关科学(自然和社会科学)、技术(构造、材料)和艺术的知识和手段,综合解决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开放性、复杂性问题。

  实验法: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实验,如工程材料与工艺性能、植物抗旱抗寒特性、观赏植物花期控制、新品种繁育、城市街巷气流规律、景观心理规律、园林的医疗作用等。

  田野调查法:适用于收集环境建设与维护工作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资料,以及对其规律的研究。如场地与环境的基本特征、游人的活动规律、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民众的各种要求等。

  三、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中的土方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弱电工程、水景工程、种植技术、假山叠石工艺与技术、绿地养护、病虫害防治,以及特殊生境绿化、人工湿地构建及水环境生态修复和维护、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绿地防灾避险、室外微气候营造、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等。

  (1)学术带头人简介

  杨柳青,男,46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生,享受国务院***专家,留美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与植被恢复技术引进》、《油茶丰产林水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主持横向课题和园林规划设计3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8项,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项目经费300余万元。

  (2)代表性成果

  — — 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北方园艺,2007(3);

  — —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几种常见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评价分析,中国园林,2008(2); (一级期刊)

  — — 枯山水庭园设计要素浅析,文史博览(理论),2009(1);

  — — 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北方园艺,2011(6);

  — — 不同除草剂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4);

  (3)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 2008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与植被恢复技术引进》;

  — — 2009年,国家林业局《油茶丰产林水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 2010年,湘乡市新城建设投资公司《滨河北路环境景观设计》;

  — — 2010年,湖南省林业厅《彩叶树木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研究》。

  2、园林植物与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是研究适用于城乡绿地、旅游疗养地、室内装饰应用、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资源收集与遗传育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风景园林植物生理与生态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园艺疗法、受损场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种植工程、防护林带建设等。

  (1)学术带头人简介

  金晓玲,女,46岁,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珍稀植物保护技术、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的新品种选育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在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Biotechnology、Hortiscience、科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和园艺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5篇,EI、ISTP收录5篇。主持纵向科研项目8项,到位经费150万元。

  (2)代表性成果

  — — 《Species-specific aminoacylation of O. sativa mitochondrial tRNATr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 (SCI收录)

  — — 《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氨酰化》,科学通报,2006(4); (SCI收录)

  — —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Exhibition.Seoul,2006(2); (ISTP收录)

  — — 《Tissue Culture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HortScience,2007(5),(SCI收录)

  — — 《水稻线粒体 tRNATrp突变体的克隆和氨酰化活力鉴定》获长沙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12;

  — — 《Applications of Indigenous Plants in Water Landscape》,IEEE,2011.4。(EI收录)

  (3)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 2006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RNA干扰技术延长百合花期的研究》;

  — — 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杜仲优良无性系快速微繁殖技术研究》;

  — — 2008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常绿杂交冬青分子育种及快繁技术引进》;

  — — 2009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速生高抗榉树良种及培育技术引进》;

  — — 2011年,湖南省科技厅《榉树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示范研究》。

  3、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实践对象不仅包括传统园林、自然遗产、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遗址公园等遗产地区,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河流廊道、动植物栖息地、荒野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主要研究传统园林保护和修复、遗产地价值识别和保护管理、保护地景观资源勘察和保护管理、遗产地和保护地网络化保护管理、生态服务功能区的保护管理、旅游区游客行为管理等。

  4、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生物圈、国土、区域、城镇与社区等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区域景观规划、湿地生态修复、旅游区规划、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城镇绿线划定等。

  (1)学术带头人简介

  胡希军,男,47岁,教授,博士,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大地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地理、武汉大学学报、湖南师大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篇,其中EI、一级期刊收录11篇,核心期刊21篇。主持纵向科研课题4项,横向课题30余项,到位经费400余万元。

  (2)代表性成果

  — — 《城市化主导的景观结构演变机制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

  — —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规划的思考》,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6;

  — —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城市景观结构演化模拟及预测— — 以义乌市为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10)(EI收录);

  — — 《农村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2007(6); (CSSCI刊源)

  — — 《论我国农村文化景观及其建设》,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

  — — 《Eco-sensitivity Appraisal and Protection Regionalization on Zishanhu park Based on GIS》. IEEE, 2011.4(EI收录);

  — — 《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中国园林,2010(3); (一级期刊)

  — — 《江西旅游生态设施规范》,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 36/T591-2010。

  (3)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 2006年,湖南省软科学项目《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 2008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农村文化景观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 — 2010年,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湘园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 — 2010年,长沙市园林局《长沙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5、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营造中小尺度室外游憩空间的应用性学科。它以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的各类空间与场所需求为目标,通过场地分析、功能整合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研究,以整体性的设计,创建舒适优美的户外生活环境,并给予人们精神和审美上的愉悦。该学科历史悠久,是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组成部分。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庭园、屋顶花园、室内园林、纪念性园林与景观、城市广场、街道景观、滨水景观,以及风景园林建筑、景观构筑物等。

  (1)学术带头人简介

  彭重华,男,58岁,博士,教授,博导。"十一五"期间获奖成果8项,其中2005.12省科技厅鉴定,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国家级示范基地;2006.12获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2010.10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规划设计论文硕博组三等奖和植物研究论文硕博组三等奖及规划作品鼓励奖;2010.9主持设计"娄底风情园"获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室外展银奖等;《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主编之一,《世界景观设计》上下册译著主审;《城市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指南(中部卷)、《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等专著正在编写中。承担科研项目:主持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市厅级8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排名2;参加省部级3项;到账科研经费共20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2)代表性成果

  — —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湖南云田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获省科技厅鉴定,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国家级示范基地,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006;

  — — 《世界景观设计(译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 — 《长株潭绿地系统框架要点及建议》获市园林局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

  — — 《中国绿化博览会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娄底展园设计》获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室外展银奖,2010;

  — — 《湖南安息香科种质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广东农业科学,2011(7);

  — — 指导的《湖南牡丹栽培历史、品种资源与园林应用研究》获"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植物研究论文硕博组三等奖,2010。

  (3)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 2008年,省交通厅项目《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系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环芳烃在城市森林干湿沉降中的生态学》;

  — — 2009年,株洲市规划局项目《株洲湘江风光带植物研究专题》。

  6、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是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方向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学,通过记录、分析和评价,建构风景园林自身的史学体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学科史等。风景园林理论方向的理论基础是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设计学、管理学等较为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研究领域包括: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风景园林批评、风景园林使用后评价、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等。

  (1)学术带头人简介

  沈守云,男,46岁,博士,教授、博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十一五"期间,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EI、CSSCI收录1篇;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3部;主持纵向课题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3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750余万元;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统战华夏基金资助1项,指导学生获中日韩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金奖、铜奖,"瑞田杯"全国青年"人类发展与和平"最佳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2)代表性成果

  — — 《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在脆弱生态区域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在我国园林学科处于领先地位,2008。

  — — 专著《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 — 《长沙园林史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 — 《国际重点湿地:湖北洪湖湿地; 生态恢复规划探索》,中国园林,2009(2);

  — —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生态适应性分析》,经济地理,2009(12)。

  (3)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 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华中地区人居环境适用的观赏植物评价及高功效绿化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2010;

  — — 主持"十一五"国家公益性行业(林业)项目《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品种选育与示范技术研究》,2007-2009;

  — — 主持国家林业局重大软科学课题《中国林业产业体系及布局研究与示范》,2008-2010;

  — — 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研究》,2010-2013。